下禮拜二是本學期我所負責的早崇拜分享,原本打算把六月要發表的「藉信而立:路德問答中 的人觀」初步成果當作內容,但事與願違,因為現在只有非常粗糙的想法,所以就此作罷。不過,早崇拜分享迫在眉睫,總是要生出點東西來。因此,決定以「淺談 路德問答與研究展望」為主題分享。
當然這個「淺談和展望」是有點學問的,首先,雖然敝校是台灣唯一的信義宗神學院,但是學生來源則不限信 義宗背景,而且事實上,即使學生來自信義宗教會,也不見得對路德問答有概念。其次,敝校的「路德大小問答」是選修課,換言之,除非學生有興趣,不然不見得 會修過這門課。雖然本人在路德神學課程中,以間接方式將路德問答「偷渡」進去。最後,我真正的目的還是關於「展望」,希望能夠引發多一些學生對路德問答的 興趣。
自從今天上午確立分享主題之後,整個下午都在忙著作PowerPoint,一 面作,也一面回顧一些歷史資料(尤其是年代的部分),也就意外發現一些有趣的事。(目前暫時按下不表,因為下禮拜二會有有獎徵答)而這些有趣的事,除了有 趣以外,也帶給我一些提醒,尤其是這個問題:「華語之路德問答研究,誰的責任?」其實這個答案再清楚不過了,這難道不就是我們的責任,更直接地說:「這不 正是我的責任?」是的,身為一個信義宗神學學徒,身為路德問答的老師和學生,為華語的路德問答研究盡一份心力,豈不是理所當然的?難道我還要去期待別人 嗎?正如普牧師回德國前夕,向我提到當初他為何要答應接下「馬丁路德的靈修觀」的寫作邀約,因為「就是我的責任嘛!」是的,這正是責無旁貸的使命。
其 實,路德問答的華語相關研究資源的貧瘠,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當然也不會是一天兩天就可以解決的事。但是,如果我們只是繼續容忍,繼續視若無睹,繼續任其 荒蕪。等到下一代接續之時,他們或許面對的是更加的貧瘠與荒蕪。再過幾年,就是路德小問答中譯本出版一百週年,希望在這之前,我們真能努力結出一些果實, 不僅是回應昔日的貢獻,更是展望下一個階段,讓路德問答繼續對華人教會產生貢獻與影響。